怎么回答:你对我国当前就业怎么看?你将如何打算?

campuscity 学生就业 16 0

1、现在社会高等教育高增长率、社会总就业形势紧张和劳动力市场严重分割。高等教育高增长率反映的是毕业生数量增长的速度,适度的超前发展是有益的,但过度的超速只会得不偿失。大众化教育毕业生太多了,遍地都是,但工作少,竞争就很激烈。因此国家不再负责包分配,毕业生必须自己去寻找工作。劳动力市场信息又杂又多,找工作很不容易,社会总就业形势紧张是我国目前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毕业生就业问题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2、

我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方针政策始终是贯彻统筹安排、合理使用、加强重点、兼顾一般和面向基层、充实生产、科研、教育第一线的方针,在保证国家需要的前提下,贯彻学以致用,人尽其才的原则,国家采取措施,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边远地区、艰苦行业和国家急需人才的地方去工作。近几年,随着学校扩招,毕业生数量快速增加,而社会需求较弱,加之相关体制等因素,出现了供需结构矛盾。为此政府曾多次下文强调,高校毕业生是我国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这些对合理开发人力资源和有效配置大学生资源,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3、

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国家的宏观调控并没有与市场有效的结合起来,存在缺位现象。正如我国西部地区的现状和垄断性行业的存在,极大地制约了毕业生就业。大学毕业生是个人收益较高的群体,有着较高的收益期望,“人往高处走”是人之常情。由于西部地区经济落后,发展缓慢,必然增加个人发展的机会成本,使得大学毕业生都向往经济较好的东部沿海地区,即“人才东南飞”。因此,急需人才的西部却“门前冷落车马稀”难以吸纳人才,而东部地区却是人满为患,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人才资源的浪费。同时,由于改革的不彻底,垄断性行业收益水平较高,故大学毕业生都期望进入垄断行业,由此产生了激烈的竞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去西部、到基层创业观念的形成,由此,在垄断行业出现“挤占效应”或“人才高消费”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这种现象,极大地浪费了企业(单位)的资源,这一切都需要政府的公共政策安排来加以调节和干预。

4、

目前我国学校主要分为教育部直属学校,国务院有关部委直属学校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学校,按照现行高校管理体制,毕业生就业采取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实行分级负责,相互调剂的办法,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由教育部归口管理。到目前为止,已形成了职责明确、条块结合的毕业生就业管理体制,在实践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促进了各地积极为毕业生就业创造条件、提供优惠。然而,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各地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为了满足本地毕业生的就业,减轻社会压力,而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政策屏障,实行地方保护主义,诸如户口限制、地方垄断、本地生源优先等,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毕业生就业。

5、许多学生还存在跨专业不做,非国企、外企不去的思想,这种想法可以说并不适合现在的就业形势,尤其是受金融危机影响,大多数人认为只有找一份体面的工作才不枉费自己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否则无颜面对养育自己的父母,无法面对同学们的眼光。但是,既体面又稳定的工作是少之又少,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说这也是大学生求职失败的原因之一。职业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它只是个人的一种虚荣心。别人都能从基层、底层做起,何况研究生现在都卖猪肉,现在的毕业生为什么不能?找一份工作能养活自己并在工作的同时积累经验这难道不是当前毕业生所应该做的选择之一吗?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