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很难,考研给我的感觉就是过五关斩六将。
本科是一所非常普通的二本,现在已经上岸某211院校。
一、难在择校
二本考研第一步就是难在择校上,我很想往高处考,曾经想考北京理工大学,但研究了之后发现,二本考985实在是太难了,北京的985更难。大家都说“选择大于努力”,我就是以上岸为目的,最终我选择了一所非北上广的211院校。
跟大家说一下我的择校方法,我把院校分为5个等级:
1. 清北(C9院校)
2. 其他985
3.一线城市211
4. 二线211/一线城市一本
5. 普通院校
求稳就往上跳一级或者原地不动,想冲就往上跳两级。我就想求稳,而且想上个211,所以我选择一所二线211。
确定了想考什么层次的院校之后,就要考虑想去哪个地区的问题。大概可以从你想去哪/你的家乡是哪/是否要去北上广几个角度进行分析。
经过两轮筛选之后,就大体能圈定出你能考/想考的院校了。
但是二本生择校,一定要注意避坑!小新重点要和大家说一下这个问题,大家一定要好好看!一定要注意院校总成绩的计算方法,一定要注意院校的复试差额比,一定要注意院校对调剂生的态度,一个一个和大家说。
1. 注意院校的总成绩计算方法
先跟大家说一下总成绩的计算方法哪里可以找到,一般来说是在该校研究生院的研究生复试录取办法文件里。
总成绩的计算方法大概有这么几种:
1/ 综合成绩=初试成绩/5*70%+复试成绩*30% (如上海财经大学、辽宁大学)。这类院校初试占比较高,如果你初试分数排在前面,复试只要不出什么大岔子,基本就稳了。
2/ 综合成绩=初试成绩*60%+复试成绩*40%(如华东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这种计算方法的话,初试的优势不是太明显,校方还是比较看重考生的临场能力。
3/ 综合成绩=初试成绩/5*50%+复试成绩*50%。这类院校明显比较看重复试,觉得自己复试能力不稳的同学,最好是避开。
大家主要是要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如果你笔试能力一向很好,考试基本都是前几名,建议你选择初试占比高的院校;如果你面试能力过人,临场应变、个人谈吐都非常不错的话,可以考虑复试占比高一点的院校。总之就是要扩大优势嘛~
2. 注意复试差额比
有同学可能并不了解复试差额比是个什么东西。
差额复试:所谓差额复试,区别于等额面试,是指在录取的人数的基础上,让更多的人去参加复试,然后再选取定额的人数的一种考试选报方式。
举个例子:这所院校这个专业最终的录取名额是10人,如果复试差额比为1:1.2,那么会叫12个人去复试,淘汰2个,录取10个。如果复试差额比为1:1.5,那么会叫15个人去复试,淘汰5个,录取10个。
差额比当然是越低越好。试想一下,如果最终录取10人,却叫了15人进复试,那么前10名的危机感会明显变大。后5名的同学里,如果有本科出身较好,或者复试表现优异的,就会挤掉前面的名额。
复试差额比怎么看:
1/ 有的院校会在招生简章上写
2/ 直接看复试名单/拟录取名单,有的院校会在最后一栏备注录取or不录取,由此可以算出复试比。
3. 注意院校对调剂的态度
相比之下,有的院校只要本科211/985院校的调剂生,而且基本不会在文件中写出,只会在录取结果中显露。这就需要同学们提前在网上搜索,看你的目标院校有没有这种“负面”新闻。一般调剂倾向211/985的院校,多半是不太保护一志愿的。
二、难在复习
我从三月份就开始背单词,有了一定词汇量之后四月开始学长难句,语法,然后就开始做真题。阅读自己先读一遍,选出来,然后翻译在本上,再对答案,修改翻译,就这样从98-19年每一篇阅读几乎做了三遍。
作文我自己总结了历年真题,各个类型都总结了一套模板,然后考试时候正好押住。阅读如果觉得自己翻译出来了,但是理不清逻辑的时候,可以听王江涛老师的课,但一定要做完了题再听,否则你这份题做的没有任何意义。
三、难在心态
我曾经无数次问自己,我能考上研究生吗?即使我自降难度,不考帝都985了,考个二线211,我也经常处于一种自我怀疑的状态。
我那时候觉得,我本科就是个普通的二本,而且我跨专业,是个人基础都比我好,所以我胜算很小。当时就是这么悲观,但是好在我时常自己鼓励自己,才挺过了那段时期。
我时常没有自信,但有几个瞬间又觉得自己可以。我虽然是个二本,但是其他人的基础不一定就很好,我通过一年的复习不一定就超不过他们;而且考研说到底讲究一个应试技巧,论知识储备我肯定不如你,但是我考试不一定不如你;再说,学习习惯我可能不如你,但是论学习能力,我也不输。
我就是在这种否定与肯定中,度过了这一年。